返回栏目
首页访谈 • 正文

对话陶勤|美美与共,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创新守护传统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作为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的艺术双年展,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北京双年展”)于8月30日至9月2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呈现,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对话的方式聚焦世界多极化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主题,以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以及装置艺术等形式,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本届北京双年展共有来自五大洲113国的595位艺术家入选并参展,参展作品共计640件,主题展外还设置了6大特展。
自2003年第一届举办以来,北京双年展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全球多极化背景下的艺术意识形态,围绕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绘画、雕塑的当代性为线索进行延伸,保持独立的策展姿态。
立足全球视角展现中华文化之美,以当代致敬传统
此次展览的主题视觉是将中国的胡洪波和意大利的安东尼诺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巧妙组合而成,主视觉设计中可以看到致敬第八届北京双年展的阿拉伯数字8,表达无限的含义并寓意点亮艺术的小宇宙,来自中国艺术家胡洪波的作品 《多彩世界之生生不息》,画面主要内容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同面孔组成的世界地图。陶勤表示:“北京双年展不仅体量大,也一直有着独特的文化主张”,自1894年第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举办以来,全球大大小小的双年展充斥在艺术行业的各个领域。北京双年展之所以被媒体誉为“独树一帜”,其特别之处在于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础,在展现形式、创作方式上进行创新,面对新艺术运动波段性受推崇,陶勤表示:“我们的优势在于绘画、雕塑,通过展现传统绘画的当代形态,使得曾经游离于传统和当代的艺术家回归传统。”
展览试图通过极具现代感的策展理念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成为令人耳目一新,呈现多样面貌的美术展。“我们力求摆脱守旧老掉牙的感觉,希望大家能看到灿烂的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悠久历史、创造力与和谐的美感”陶勤表示。
本届北京双年展的几件主要的主题作品都借用了壁画创作的艺术经验,展现了宏大的构图,以人类的起源、科技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主题,表达对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关注:多彩、多元、开放性的姿态。“此次参展作品数量的规模虽然比不上威尼斯双年展,但是我们的参展国数量却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罕见。”谈到《同舟共济、荣辱与共》这幅作品时,陶勤透露画家前前后后起稿4次,120多个日夜都住在工作室里,甚至不小心从画架上摔下来,以最严谨、最纯粹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
文化交流带动全球对话,描绘多彩世界艺术地图
作为一次全球性的艺术盛宴,北京双年展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宏大、深远,“不仅仅是引进来,我们也要走出去”陶勤表示,“在明年、后年的展览计划中,我们的巡展会在韩国、德国、美国、新西兰进行落地。”
与以往不同,此次北京双年展打破以国别进行展陈的方式,而是按照题材进行布展,“在一个厅内可以看到中外艺术家的作品,希望表达全球艺术融合的态度”陶勤表示。虽然此次展览的精神内核立足于传统,但现当代的艺术手法仍使作品呈现新的面貌,“你可以看到这里有很多表现贫富差距、生态环境、战争等主题的作品,但站在画前观者感受到的是关于美好愿望的表达,艺术家们是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创作,而非审丑”陶勤介绍到。
此次展览的筹备用时2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除了以全球视角聚焦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的主题展厅外,此次双年展中还设有“白俄罗斯当代艺术”“韩国当代艺术”“新西兰当代艺术”“上合组织国家当代艺术”“从西班牙到南美洲当代艺术”“美国当代艺术”6个特展。陶勤透露,“每个特展可以展出近30件作品,大多数都是通过使馆来申报的,所以说在注重文化输出的同时也需要多元文化有选择地输入,我们中国文化交流对外的姿态是敞开怀抱的。”
新西兰艺术家首次展现长白云之乡的诗意
此次北京双年展中,新西兰当代艺术特展集结了21位艺术家,分为四大版块,通过四十余件作品向中国观众展现新西兰艺术、多元文化,作为特展策展人,奥克兰艺术空间的宗先生介绍到“内容涵盖了移民文化、欧裔文化、毛利文化等多种文化,历经半年时间进行筹备。”为了给增进中新两国艺术家的相互理解激发更具感染力的创作,策展方组织新西兰艺术家来到中国进行艺术之旅,和中国艺术家对话,通过参观中国历史遗迹等活动寻找创作灵感。“很多新西兰艺术家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们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我们也认为只有通过了解、热爱的这一过程,才能让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更充分地展现”策展人表示。据悉,此次新西兰当代艺术特展中的作品也将在北京双年展结束后,将以独立巡回展的方式去往中国两大古城——成都、西安,继续延展关于“长白云之乡诗意”的艺术之旅。​​​​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