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这件古代青铜作品,创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1厘米。
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而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出现大量的骏马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龙雀身上。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龙雀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这简直就是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
“马踏飞燕”是东汉艺术家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十分不容易。然而中国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这样一来,以燕衬马,让飞燕与奔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马的动势凝固在一个静止的空间,把一匹静止的铜马塑灵了、塑活了、塑绝了!
马踏飞燕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
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1969年,武威新鲜公社社员在雷台南部开挖战备地道,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件发生了。几镐头下去,只听轰隆一声,砖墙上出现了一个黑洞。当人们爬到里面才发现,那是一间用青砖砌成的墓室。里面遍地是排列整齐的铜人、铜车、铜马等,旁边还有座棺床,里面呈放着两具尸骨架,在尸骨脚下堆放着几件陶罐。第二天傍晚,公社王队长叫人将原来封好的洞口又重新打开,将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装进了麻袋,悄悄用架子车转移到大队库房里藏了起来。
在没有保护措施和任何考古工作者参与的情况下,这座古墓就这样被揭开了。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对文物的不重视,古墓遭到了严重破坏。半个月以后,武威派党寿山和张有专门负责调查,追缴失散文物。经过反复动员并耐心解释这批文物的重要价值,许多农民纷纷交出了私藏在家中的文物,队长王洪尚这才同意让他们去看看那些藏匿在大队库房里的文物。他们对这批重要文物进行了详细登记,并将藏匿在大队库房里的文物全部转移到文庙收藏保管。
"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国慑服于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广开经贸的交流大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陪葬器物,不仅是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近两千年之后,还能见到汉代马的精神面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次惊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