匜音同仪,是中国先秦时代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
中国古代汉族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浇水的用具,出现在西周中后期(约2700多年前),盛于东周。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多有四足。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汉族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匜是商周时期用青铜铸造的一种洗漱器皿,相当于现代的瓢或舀水器,有的有盖,有的体高,有的全身布满花纹,造型不一。
沃盥礼是西周时期的。沃盥,浇水洗手的意思。《周礼·春官·郁人》:“凡祼事沃盥。”孙诒让正义:“沃盥者,谓行礼时必澡手,使人奉匜盛水以浇沃之,而下以槃承其弃水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怀嬴 ﹞奉匜沃盥。” 唐 卢纶《冬日宴郭监林亭》诗:“据梧花罽接,沃盥石泉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
《礼记》:“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西周晚期以后,盘虽仍与盉相配使用,但更多地与一种称作匜、形似葫芦瓢的铜器相配套。沃盥:就是浇水洗手的意思。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沃盥在西周就有,周人祭祀时,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先洗手,也就是进行沃盥。西周流行,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废。所以你看到的网络上所谓汉代婚礼沃盥大多是现代人附会臆想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