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语,共绘华彩篇章。连接起中国与中亚。那是文化交融的纽带,是友谊传承的桥梁,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友好赞歌。 从古老的长安出发,驼铃阵阵,黄沙漫漫,丝绸、茶叶、瓷器沿着丝路西行,带去了东方的精致与智慧。中亚的骏马、香料、珠宝亦东行而来,装点着华夏大地。这些珍贵的交流,不仅是物质的互通,更是文化的交融。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经中亚传向世界,点亮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灯塔;中亚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传入中国,为我们的科学宝库增添熠熠光辉。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有着中亚文化元素的奇妙融合;中亚的建筑艺术,也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独特印记。这些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如同绚烂的烟火,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与中亚的友好合作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中亚的音乐舞蹈在中国舞台上绽放光彩,中国的戏曲、书法在中亚备受赞誉。民间交往日益密切,两国人民的心越靠越近。 中国与中亚的友好,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未来的希望。让我们沿着丝路的足迹,继续传承和弘扬友好文化,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携手共绘更加绚烂的华彩篇章,让友谊的花朵在岁月中常开不败,让和平与发展的光芒照亮彼此前行的道路!
王梓梧,原籍安徽太和1941 年生于霍邱。徽学研究学者,著名书画家, 著名社会活动家。 1989 年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2002 受聘安徽农业大学为艺术教育顾问。1999 年创作“九九归一图”被中央统战部挑选为庆贺澳门回归的礼品于当年11 月30 号赠送给澳门特区。2000 年受时任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张平委托, 以民间使者身份出使澳门,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澳门和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之旅。 2006 年与澳门社会名流组建“中国(澳门)致公协会”后被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致公党中央认可并出任创会秘书长。2009 年10 月1 日登上国庆观礼台并观看了建国60 周年庆典及阅兵仪式。同年被编入中国邮政“建国60 周年,全世界60 名华人楷模”纪念邮册。文化理论方面: 2013 年5 月发表“关于徽派”一文,把从上个世纪50 年代中断了的“徽文化”,“徽派艺术”重新提出,促使安徽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对徽学,徽派艺术的重新认知, 促进了现在徽派艺术的蓬勃发展! 2015 年8 月与杨小杰合著“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于2016 年4 月和2016 年7 月刊登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2018 年12 月本人简介和书画作品被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8 年卷”。2022 年12 月简历和作品被录入(1922 ~ 2022“世界艺术年鉴,近代世界百年大师经典作品集”)2023 年本人简历和作品被录入“中国美术史”大型图册。 王梓梧:徽学研究的先驱与书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原籍安徽太和,1941 年生于霍邱,不仅是一位徽学研究学者, 还是著名的书画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致力于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徽派艺术的复兴和弘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梓梧先生早年便展现出对书画艺术的浓厚兴趣与天赋。他深耕于书画领域,技艺日渐精湛,最终于1989 年荣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为培养更多书画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创作上,更在于他对徽派艺术的独到见解与传承。2013 年,王梓梧先生发表《关于徽派》一文,重新提出了自上世纪50 年代中断的“徽文化”与“徽派艺术”的概念。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安徽省乃至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对徽学、徽文化的重新认知,为现代徽派艺术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梓梧先生的艺术造诣不仅体现在书画上,他的社会活动家身份也为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6 年,他与部分澳门社会名流共同组建了中国(澳门)致公协会,并出任创会秘书长,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动徽文化在澳门乃至国际社会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王梓梧先生的艺术作品也深受社会各界喜爱。1999 年,他创作的《九九归一图》被国家挑选为庆贺澳门回归的礼品,于当年11 月30 日赠送给澳门特区,在澳门回归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除此之外,王梓梧先生还致力于徽文化的学术研究。2015 年8 月,他与杨小杰合著的《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连载发表,为徽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 欣赏王梓梧老先生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老先生功力深厚,对笔,墨,纸的把控适度造成一种笔墨洇润植绒般立体感! 综上所述,王梓梧先生是一位在徽学研究、书画艺术和社会活动等多个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致力于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徽派艺术的复兴和弘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艺术成就和学术贡献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