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时代如潮。值此2025国庆佳节来临之际,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我们循着笔墨与思想的交响,走近一位以艺术为炬、以哲学为帆的探路者——新责任主义文化艺术创始人·王爱民,向时代致敬,向祖国献礼。 王爱民先生,作为新责任文化艺术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实践者与引领者,二十余年来,他提出“艺术即责任、责任即语言”,试图用一套世界普遍适用的新语法,消解矛盾、缝合分歧,描摹一个人人平等、无冲突的人类新文明家园。王爱民老师的作品不仅充盈着东方诗性,更内嵌着对全球语境的深切回应——让艺术重回“立人、立世、立未来”的宏大坐标。 通过本次专题深度报道,全景呈现一位艺术家的个体成就,昭示一种面向未来的中国方案:以新责任主义为方法,以文化自信为底色,在百年变局中绘出属于东方、也属于世界的崭新长卷。
王爱民(王张爱民)。他是构建世界人类新文明社会的积极创导者,新责任主义文化艺术创始人、新责任主义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诗人、独立策展人、独立制片人。经过12年的研究,他于2001年创立新责任主义文化体系,致力于以创建新文化为基础,构建世界人类新文明秩序。其新责任主义文化思想和艺术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2004年发表《新责任主义宣言》(获国际优秀论文奖);著有《新责任主义——人类文明的新起点》。作品(论文、绘画、诗作)多次获奖并在各种画集、文集、报刊、传记、名人录、词典和《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通史》《世界美术教育发展史》中发表或介绍。 新责任主义艺术是王爱民创立的(继“后现代文化”之后的,并具有世界普遍性文化意义的)新艺术。新责任主义艺术是包括电影、戏剧、舞蹈、绘画、建筑、雕塑、摄影、景观、设计、小说、诗歌、服装、饮食、生活、教育、政治、经济、科学等一切领域的艺术。其生命是:新责任主义的哲学和美学的结果;其本质是:新责任主义文化和科研成果——“整体位置互补”性,其中包括:整体主义(自然学、哲学、美学、艺术)、位置主义(自然学、哲学、美学、艺术)和互补主义(自然学、哲学、美学、艺术);因此,新责任主义艺术在语言表述上有着自己明确的“新语法”——新责任主义艺术语法。同时,这个新语法也使“语素”具有了不同以往的艺术意义。在其中,新责任主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等等,是新责任主义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责任主义艺术的位置主义艺术。其目的是:以新责任主义文化构建无矛盾冲突,人人富有、平等的世界人类新文明家园。
王爱民《春天的歌》228x52cm 2014年作
王爱民《丛中笑》228x52cm 2014年作
王爱民《丰收的喜悦》228x52cm 2014年作
王爱民《路边的歌》228x52cm 2014年作
王爱民《清新的世界》138cmX34cm 2003年作
王爱民《石榴的心事》138x34cm 2003年作
王爱民《石头小溪小鱼的歌》138x34cm 2003年作
王爱民《四君子的世界》138x34cm 2003年作
王爱民《以牡丹诉说的世界》138x34cm 2003年作
王爱民《与霍金对话》228x52cm 2014年作
王爱民《艺术立场—舞之一》(四个角)2015年作
王爱民《艺术立场—舞之二》(四个角)2015年作
王爱民《艺术立场—舞之三》(四个角)2015年作
王爱民《艺术立场—舞之四》(四个角)2015年作
王爱民《新责任主义文字革命》2003年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