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传奇·中国书画圣杰》展,以笔墨为媒,汇 聚当代书画名家精品, 展现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 交融共生。展览立足当下, 溯源创新, 既是对中华 文脉的深情回望, 更是对书画生命力的当代诠释。 在这里, 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对时代的回应, 每 一笔一墨皆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突破。愿观者于墨 色氤氲中感受艺术跨越时空的共鸣, 共赏这场传统 与现代交织的视觉盛宴。 作为中华文化的当代传承者,李凭甲的艺术成就 早已超越个人创造。他以笔墨为犁, 在传统与现代 的交汇处深耕, 将文明记忆转化为可视化的精神图 谱。当我们驻足其构建的视觉宇宙前, 触摸到的不 仅是水墨丹青的技法革新, 更是一个民族历久弥新 的文化密码——这或许正是艺术传承最深邃的注 脚。
在当代中国艺坛的广袤星空中, 李凭甲无疑是一颗格外耀 眼的明星,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光芒。他的艺术轨迹跨越了多个领域, 凭借着对艺术的炽热初心和矢志不渝的 坚持,在书画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成为备受瞩目的 核心人物。 李凭甲出生于山东宁津县, 自幼便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家中虽不富裕,却未能阻挡他对艺术追求的脚步,九岁就 开始为《中国少年报》投稿。他先后拜山东书画家邢福祥、 山东作协副主席郭澄清为师, 学习油画、魏书和文学创作, 扎实的启蒙教育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4 年,他调入北京工作,有幸结识了娄师白、阿老、李铎、 刘炳森、刘大为等一大批书画界和文学界的名家,在与他 们的交流和学习中, 李凭甲不断汲取艺术养分, 视野愈发 开阔,艺术造诣也日益精进 。 在书法领域,李凭甲是一位勤奋的探索者和创新者。他从 行书、楷书、隶书入手,遍临百家,后专攻魏碑,数十年 如一日地潜心钻研。他的魏碑书法,不仅传承了魏碑的古 朴与刚劲, 更融入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与创新。 中书协主席苏士澍对其魏碑传承与创新的功力赞誉有加, 称之为“新魏碑”。李凭甲写魏碑,大处着眼谨尊其形,细 处之法多生变化, 笔法方圆结合, 以方整为显像, 以圆润 为潜意,极大地提升了魏碑的书写性,使其笔墨意味更加鲜明,气韵生动。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用笔的细腻,还 是结构的严谨, 都展现出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庄重、典雅、大气又不失灵气 。 绘画方面,李凭甲同样成就斐然,尤其擅长描绘大海和黄 河。他笔下的大海、黄河,大气磅礴,神韵十足,形象逼 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将大海的澎湃、黄河的雄浑表 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作中,他注重色调的把握和笔法的运 用,远近分明,繁而不杂,让观赏者仿佛身临其境,既能 感受到大海、黄河的磅礴气势,又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宁 静与深邃。他的作品充满活力,生命跃然纸上,充分展现 出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 李凭甲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他多次参与 国内外各类书画大赛并屡次获奖, 作品被众多国内外知名 人士、美术馆、大会堂等收藏。在世博会上,他的《世纪 大潮》被“世博之父”蒋一成收藏;军内四总部、全国人 大政协等也都收藏了他的作品。他还获得了“和平使者” “中国厅堂山水画家”“中国慈善书画家”“人民喜爱的书 画家”等诸多荣誉称号,名字被编入《新中国美术家大典》等多部书刊杂志, 与刘大为等六人被列为华夏艺坛领军人 物 。 除了艺术创作,李凭甲还积极投身于艺术交流与文化传播 事业。他担任着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 国际名人艺术家联合会执行会长等多个重要社会职务, 为 推动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举办的文化下乡活动“让书画名家作品走进中国平民百 姓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 和欣赏到高雅的书画艺术 。 让我们聚焦李凭甲, 回顾他一路走来的艺术历程, 不仅是 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致敬, 更是希望他的故事能够激励更 多的人热爱艺术、投身艺术。相信在未来, 李凭甲将继续 秉持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 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艺坛增添更加绚烂的 光彩,让中国传统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 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