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以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古蜀文明展》,每天都能迎来1万人次左右的观众。在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吸引眼球之外,展览用文物梳理出古蜀文明发展的脉络,令人倍觉新鲜。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时,既能感受到文物本身带来的审美愉悦,又能了解历史,成为《古蜀文明展》成功的尝试,也为博物馆展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登记注册的博物馆约4700家左右,每年举办的展览超过2万个。但是大多数博物馆的展陈,还停留在将文物冷冰冰地摆在展柜之中。一旁的文字简介,往往只有名字、年代、出土地点等简单信息。要是碰上古代文物展,那些簋(音:guǐ,古代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皿)、盉(音:hé,古代盛酒器)、卣(音:yǒu,古代盛酒器)等陌生难识的器物名,常让人因不认识而受打击,更遑论体验乐趣了。久而久之,便形成“博物馆疲劳”。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登记注册的博物馆约4700家左右,每年举办的展览超过2万个。但是大多数博物馆的展陈,还停留在将文物冷冰冰地摆在展柜之中。一旁的文字简介,往往只有名字、年代、出土地点等简单信息。要是碰上古代文物展,那些簋(音:guǐ,古代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皿)、盉(音:hé,古代盛酒器)、卣(音:yǒu,古代盛酒器)等陌生难识的器物名,常让人因不认识而受打击,更遑论体验乐趣了。久而久之,便形成“博物馆疲劳”。
让文物“活”起来,有的博物馆选择了投入巨资提升展陈手段,引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高新技术手段。然而,将公众吸引到博物馆只是其次,让公众在博物馆接受文化熏陶、获取知识才是博物馆应尽的职责。文物若不能“开口说话”,再花哨的体验也只能让公众兴奋一时,无法形成真正的“获得感”。
此次《古蜀文明展》上,并无VR、AR等炫目技术,但策展人员将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中的“笄发”头像和“辫发”头像组合陈列,便传递出三星堆时期至少有两个主流族群的信息。不少观众感叹去了三星堆好几次,这是第一次站在青铜人头像的背后审视发饰,很有意思……
要让展陈获得观众认同,需要博物馆人员潜下心来对文物进行研究,比如这一次,换个角度展陈文物,仿佛让文物“开口说话”,告诉观众更多不曾了解的故事。
有时,也许并不需要花大价钱,只需“换个角度”,就能带给公众不一样的精神震撼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加喜爱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