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源先生是一位中西文化研究独立学者、著名的书法名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个人见解受到广泛认可。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才能,也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深热爱和执着追求。 陈一源先生的书法作品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他的作品既继承了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精髓,又不失现代的创新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清新儒雅:他的作品以清新儒雅、奇而不怪、美而不媚著称,用笔大胆老辣,沉雄中见瘦劲,浑厚中显骨力。 他的作品既有字体造型的张力和美感,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富有灵性和艺术性。 古拙沉雄:他的作品在古拙沉雄、苍劲挺丽、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上有独创之处。 气韵丰厚:陈一源先生的作品在气韵丰厚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他的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融古法,汇今意,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切。 笔法的无穷变化:陈一源的作品在笔法的无穷变化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细的线条则用锋须往来的娴熟挥洒而成,牵丝映带,作清泉石上流的葳蕤塑造,极是山水行吟的自然主义。 陈一源,四川成都彭州市人,中西文化研究独立学者,儒释道兼修,国家高级书法师,社会活动家。先生爱诗词,略通丹青,偏好书法,亦涉足中医与长寿养生,近年有诗词、杂文和书法作品集问世。他在研究了中国近代三大显学后,在学界首倡《彭学》应该成为中国的第四大显学。多年以来,先生喜欢的一句话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改革以降,先生侧重人文、宗教、书画艺术和中医养生版块,尤其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用力至深。另外,他参加过三次国际性的《易》学论坛,曾被新加坡《易经研究》会授子《当代易学家》称号,2000 年事迹入编《当代中国易学文化辞典》,多年以来先生喜欢的一句话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有人选择了当下的苟且,有人选择了诗和远方,他选择了“有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主要社会职务: 央广国际文化交流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联合国中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乡村振兴诗书画院院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警察网警用装备在线顾问委员会委员 海南投资商会高级顾问 世界华商联合会荣誉主席 孙中山博爱基金会高级顾问 中国·巴基斯坦(海德拉巴)文化交流中心高级顾问 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中国中医专家委员会副委员长 中国周易专家委员会名誉会长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中非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特邀名誉顾问 加纳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特邀文化顾问 2024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 《文心雕龙》有语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经多年的读帖临池先生执着的认为:欧洲工业革命以来,西学东渐,在科技、医学 、文化 、艺术方面的话语权都是西方人制定的,在这些方面的很多标准都是他们说算。我们中国书法具有像宗教一样神圣而圣洁的地位,中国书法这个独有的民族文化形式 也被稀里糊涂的拉进了西方的艺术行列"下嫁"于西方的"艺术"。 中国人应该有自己坚定的文化自信:书法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国粹,书法不仅仅是艺术。西方所谓“艺术”只是一个近 100 多年以来才在中国叫响的一个泊来词汇,在没有"艺术"之前,中国的书法就已经存在 2000 多年了。书法可以涵盖艺术,而艺术绝不可能涵盖我们中国的书法。也许中国书法是西方人永远望尘莫及的一座文化高峰。一个有品位的书法家,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文化积淀和自己心性的修炼。有了这个基本功,才有可能出现"下笔如有神"笔尖下的精彩表达 。西方艺术,它怎么折腾也只是在三维空间里面的一种技术活。 纵观西方的艺术史,我所看到的他们许多作品都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玩技巧 ,而没有上升到“道”的层面,中国好的书法作品都是灵魂的结晶 ,是在“道"层面上的高维呈现,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学习中国书法,没有更高维次的思维和认知,是不可能写好书法的。经云:“寂然不动,感而 遂通","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不明白这些道理 ,谈所谓书法都是隔靴搔痒。因此,主动捍卫中国书法神圣而圣洁的地位,应该是衡量一个中国书法人有没有对自己祖国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具体尺度。中国书法不仅有法,有形,更重要的是还得有神和韵。 中国书法有点类似中国佛教的禅修,一切想偷奸要滑,走捷径都是不成的,只有经过多年的盘腿打坐,吃斋念佛,持戒修心……功夫到了,自然某一天你就"悟”了,自己作品的神韵也就出来了 。学习书法的过程除了练习技法之外,也是一个人格提升和灵魂修炼的过程 。功夫在书法之外,中国书法的底层逻辑不仅是技法,个人才华与天赋,更是坚实的中国文化底气和书法人的格局与情怀。 中国书法是我们祖先留给人类的一块璀璨的文化瑰宝,我们中华文化必将引领世界,中国书法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化形式也必将永远在人类的文化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